临危受命赴雪域 医者仁心护高原——安徽铜陵、宣城援助错那县医疗队工作纪实
[ 字体:大 中 小 时间:2022-09-28 稿源:安徽省援藏工作队 ] 专稿:8月初,一场突如其来的奥密克戎新冠疫情肆虐雪域高原。山河可无恙,人间皆可安。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安徽省铜陵市、宣城市卫健委第一时间组织抽调了6名医护人员支援西藏自治区错那县疫情防控医疗救助工作。8月17日,医疗队不远千里逆行出征、不惧风险投身一线,他们践行伟大抗疫精神,发扬不惧艰险、连续作战的顽强作风,出色地完成了援藏任务。
闻令而动 精锐火速驰援
“当时,市卫健委打电话动员我驰援西藏抗疫,我也有援疆的经验,就毫不犹豫地答应了,8月18日凌晨6点从宣城出发,一路辗转合肥、武汉、成都,历经4天才到达贡嘎机场。”徐艳国回顾援藏时的争分夺秒,仍不禁动容。2019年他作为安徽援疆医疗队队长、皮山县人民医院副院长参加援疆工作。如今,48岁的他再次挺身领命,担任安徽宣城市援助错那县医疗队队长。
西藏的疫情牵动着安徽人民的心,安徽铜陵、宣城作为对口支援西藏错那县的城市,鼎力相助义不容辞。其实两个城市的优质医疗资源并不丰富,但在西藏有需要的时候,毫不犹豫亮出家底,派出精锐。
医疗队6名医护人员分别来自铜陵市人民医院、宣城市人民医院、铜陵市妇幼保健院、绩溪县人民医院、枞阳县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旌德县医院,他们具有丰富的临床和管理经验,是一支业务精湛、素质过硬的队伍。
克服高反 全力投入战斗
“从贡嘎机场去错那的车上,我就出现了头晕恶心、心悸气短、手足麻木等症状,血氧饱和度只有50%,当时感觉自己都要不行了,一个人把车上的所有氧气罐都用光了。”回想刚进藏的那天,安徽铜陵市人民医院的陈健医生依然心有余悸,“那时候想着,已经到了西藏,决不能辜负组织和领导的期望,咬紧牙关坚持下去。”
医疗队绝大多数人都没有上过高原,这一次“逆行”高原,他们要战胜的不仅仅是新冠病毒,还有特殊的高原环境。在抵达错那县后,近4400米的海拔让所有队员都出现了头痛、气短、心悸、呕吐、高血压等不同程度的高原反应。虽然队员们对此早有心理准备并且提前服用了抗高反药物,但是缺氧的症状还是困扰着每一个人。
困难犹如试金石,历经它的重重磨砺,政治品质和职业精神方能闪闪发光。经过短暂的调整和休息,医疗队员们很快就全力投入到疫情防控医疗救助工作中。
8月24日,错那县曲卓木乡一名孕妇情况危急。经诊查,产妇为重度子痫前期,已来不及转院。谢含芳、钱伟、姚恺敏等立即组建临时救治医疗专家组,他们当机立断,决定立即进行剖宫产手术,历时55分钟,手术成功,母子平安。
8月25日凌晨1点,姚恺敏接紧急通知连夜赶往山南市隔离点,早上6点多到达后立刻开展隔离点消杀和“三区两通道”布置,现场指导工作人员规范隔离点的疫情防控管理工作,直到当天下午3时才吃上一天中的第一口饭;中秋节当天仍然坚守岗位,前往曲卓木乡处置突发疫情风险事件。
8月29日,作为援藏医疗队的全科医生,钱冬星被派往错那县浪波乡的安置点工地给一百多位工人义诊,工地离县城几十公里,都是崎岖的山路,一上午的时间,共诊治了大约70位工友……
9月24日,医疗队已接到返程通知,但钱伟作为当时医院里唯一一位麻醉师,为了不让一名符合手术的患者等待太长时间,毅然留下,从评估术前状况、施药麻醉,再到整个手术过程时刻观察病人的呼吸、心率、血压、血氧等重要的生命体征,全程保证患者“生命安全”。
历时35天,医疗队共完成急诊接诊近300人次、超声门诊约200人次、手术30多台。医疗队返程欢送仪式上,错那县委县政府向医疗队赠送了题写着“皖藏人民一家亲 千里逆行抗疫情”的锦旗,在抗击疫情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援藏抗疫医疗队不辱医者使命、不负人民重托,他们用实际行动体现了皖藏一家亲的深情厚谊,为打赢西藏疫情防控阻击战贡献了安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