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市包河区:聚焦“四个坚持” 让党的创新理论在基层有“四度”

[ 字体: 时间:2022-09-15 稿源:安徽先锋网包河区分站 ]

1.jpg

  专稿:合肥市包河区始终把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围绕党的创新理论“怎么讲”“讲什么”“谁来讲”的问题积极破题,让党的创新理论在包河区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坚持举旗定向,突出理论武装有高度。包河区围绕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党史学习教育等重大主题,深入乡村堂屋、蔬菜大棚、社区凉亭、临工集散中心等地,话生产、拉家常,把党的创新理论讲透彻,把省、市、区近年来经济发展成就讲明白。广泛征求党员干部群众对宣讲主题的意见建议,精选主题,确保群众“按需点菜”,宣讲团“送菜上门”。每年“两会”期间,就党员群众关注度高的人才就业、科技发展、生态环保等主题讲好新政策。疫情期间,面向辖区企业,开展政策解读会、云端分享会等,为企业复工复产解难题。截至目前,开展“举旗帜·送理论”等线上线下理论宣讲近5000场,受众逾110万人次。

  

  坚持精准滴灌,分层分众宣讲有广度。改变以往“大水漫灌”“老少皆宜”式宣讲,注重差异化、个性化,最大限度达到同频共振。针对党员干部,邀请理论名家深入基层面对面宣讲,先后邀请全国人大代表吴梅芳以及省、市委讲师团、党校专家作辅导报告。针对年轻人,积极探索线上宣讲形式,陆续推出“文明开讲”“红馆小主播”“红色主播”等5分钟宣讲短视频。针对老年人,利用包河区900多个应急广播和大喇叭播放理论宣传片,党史学习教育期间为800余位退休老党员送去“学习强国”收音机,在家随时听党课、学党史。针对青少年,组建“青年教师宣讲团”“红领巾”宣讲团,开展“千名党员教师上党课”等活动,每年组织“红领巾进社区”“非遗文化传承”等主题宣讲1000余次,推动学校小课堂和社会大课堂结合。

  

  坚持入脑入心,创新方式方法有温度。打造网上网下一体的特色讲堂,形成报、台、网共同发力的宣传格局。用好“两微一端”等新媒体资源,上线抖音官方号“包河1分钟”,成立“包罗万象”“小包说新闻”融媒体工作室,推出《70年70变》《新包河人故事》《初心的力量》等专题专栏,播出音视频、图文近1000余条。包河电台调频100.8推出《中国共产党的100年》等栏目。创作拍摄《唱支山歌给党听》《我爱你中国MV》等短视频,在各类平台累计播放量达千万次,《百年初心》获“学习强国”全国县级融媒体中心优秀作品双月赛三等奖。依托辖区渡江战役纪念馆、科大校史馆等红色场馆,打造红色图书角、红色文化讲堂等。打造全省首个“学习强国”学习平台线下体验馆,接待群众超过25万人次,让理论宣传从“指尖”延伸到“身边”。

  

  坚持常态长效,强化组织保障有力度。建强“三支队伍”。即“干部讲政策、专家讲理论、百姓讲故事”,通过“微宣讲”竞赛、宣讲稿件评比等活动,发掘出以“圆梦”宣讲团团长赵文明、区委党校青年教师江秀娟等为代表的宣讲骨干100余名。成立包河区百姓基层理论宣讲团,评选首批“包河名嘴”20人。培育基层品牌。各街镇大社区立足自身特色优势,深入挖掘草根能人充实宣讲团队。包河区教体局、区妇联、区司法局等单位利用行业优势,招纳教师、律师、心理咨询师等专业人才加入,涌现出“圆梦”百姓基层理论宣讲团、“临工之家宣讲团”“渡江精神宣讲团”“巾帼宣讲团”等一批基层特性、百姓特色、地域特点的宣讲品牌近30个。


责任编辑:陈玲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